2023年5月2日是第25個“世界哮喘日”,今年的主題為“全面關愛每一位哮喘患者”?!?/span>世界哮喘日”是1998年由全球哮喘防治創議委員會代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,旨在提高全球對哮喘的認識,改善哮喘護理,現已成為最重要的哮喘認識和教育活動之一。為了提高廣大群眾對哮喘疾病的認識,使更多的患者得到規范有效的治療,4月28日,山西省兒童醫院在五一路院區開展“世界哮喘日”義診活動,向公眾宣傳普及兒童哮喘知識,提升患兒家長健康意識。
義診現場,醫院呼吸科團隊為就診患者進行免費診療,為患兒家長答疑解惑,對哮喘的發病機制、藥物的規范使用、長期規范管理及預防應對等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,并結合護理科普活動周主題開展哮喘兒童護理指導,幫助大家提高對哮喘的認知,增強長期規范化自我管理的依從性。
呼吸科主任韓志英表示,哮喘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,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,春季也是哮喘的高發季節。據統計,全球兒童哮喘的發病率約為14%,但約有20%以上的哮喘患者未達到良好控制。廣大家長一定要正確認識,科學對待,實現“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”,更好地保障兒童健康成長。
什么是哮喘?
哮喘是一種以慢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,以反復發作的喘息、咳嗽、氣促、胸悶為主要臨床表現,常在夜間和(或)凌晨發作或加劇。呼吸道癥狀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嚴重程度隨時間而變化,并常伴有可變的呼氣氣流受限。經過正規治療,大部分患兒可以達到臨床緩解。
為什么會患哮喘?
哮喘的發病機制迄今為止沒有完全明確,目前主要認為,免疫機制、神經調節機制和遺傳機制等多種機制共同參與了氣道炎癥的啟動、慢性炎癥持續過程及氣道重塑。影響兒童哮喘發生、發展的原因可能有個人過敏史、哮喘家族史、IgE升高、肥胖等。多項文獻報道,環境污染物可加重哮喘兒童癥狀,增加哮喘急性發作風險。
如何判斷孩子患哮喘?
哮喘主要的表現是反復發作的喘息、咳嗽、氣促、胸悶,而且這些表現多與接觸過敏物質、冷空氣、物理、化學性刺激、呼吸道感染、運動以及過度通氣(如大笑和哭鬧)等有關,同時,這些癥狀或者體征可以自己緩解,或者通過抗哮喘藥物治療緩解。3歲以內的寶寶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,需要到醫院進行哮喘預測評估。
哮喘常見的檢查有哪些?
1.肺通氣功能檢測。
2.過敏狀態評估。
3.氣道炎癥指標檢測。
4.胸部影像學檢查。